我们的邮箱地址:

unperturbed@msn.com

致电我们:

13594780257

项目展示

  • Home
  • 中超、中甲国际转会市场今日凌晨关闭 转会窗“烧钱不再”,冷清的背后是理性与冷静

中超、中甲国际转会市场今日凌晨关闭 转会窗“烧钱不再”,冷清的背后是理性与冷静

2025-04-30 17:01:39 24


2月29日零点,中国足球2020赛季首个转会窗口关闭。与以往的“大肆烧钱”不同,刚刚过去的这两个月时间里,中超、中甲各俱乐部引援动作和以往相比低调了许多,个别俱乐部甚至出现了“只出不进”的现象。 冷清,是这个冬窗留给人们的第一印象。尽管在联赛正式开始之前,将有一个增设的转会窗再度开启,不过就目前各俱乐部的经营现状以及球员市场的流动现状来看,今年的转会窗口恐怕要将冷清进行到底了。

多数球队选择“瘦身”

一些俱乐部选择在2月28日这一天集中进行官宣,升班马青岛黄海一口气官宣了8名新援(5名内援和3名外援)的加盟,大连人队也是连宣4名新援,亚泰也在这一天官宣了两名前国安球员加盟。不过,并不是所有球队都在引援这件事上如此积极,很多球队都没能用满引援名额。

从最终的冬季转会窗口汇总情况来看,以16支中超球队为例,转出的球员人数总和要多于传入球员人数总和。其中,天津泰达和天津天海均没有引进外援,广州富力也只是将此前租借至天津天海的雷纳尔迪尼奥收回,也并无其他新外援的加盟。在各队所谓的引援中,租借回归、租借和自由身加盟的球员占据多数,真正花钱买来的球员则只占了很小的比例。

可以看到,很多球队都在进行“瘦身”计划,就连曾经引领了中超“金元风暴” 的广州恒大,今年居然出现了十出零入的情况,这在以往是不可想象的。

2020赛季开始之前,所有俱乐部都一致选择了理性投入。就连外媒都关注到了这个特殊时期的中超联赛,就如同很多年前当中超俱乐部豪掷千金引援时吸引过来的惊诧目光,这一点尤其是体现在了对外援的选择和引进上。

只有半数球队签了新外援

新的赛季,足协制定的外援新政为注册6人、报名5人、上场4人,多数球队都齐集了5名外援,不过只有近半数俱乐部新签了外援,而其他俱乐部均是将此前外租的外援收回。

根据德国足球数据网站《转会市场》的统计数据,上海上港新外援洛佩斯以546万欧元的价格成为这个冬窗中超最贵的一笔引援。

当2011年孔卡以1000万美元的身价加盟广州恒大的时候,创造了当时的中国足球转会纪录,成为中国足球历史上“第一身价”外援。也正是从那时起,中超开启了一个“金元时代”,在那之后,以广州恒大为首的中超俱乐部纷纷加大投入,在引援上的投入金额上可以说是不断刷新上限。过去的这些年里,来到中超的外援规格越来越高,他们大多奔着“淘金”而来,当然也有拿着高薪真正出工出力的敬业者,他们的到来提升了中超的观赏性,也让和他们共事的中国球员受益匪浅。只不过,一掷千金带来的泡沫在多年后凸显。

中超、中甲国际转会市场今日凌晨关闭 转会窗“烧钱不再”,冷清的背后是理性与冷静

2020赛季到来之前,一些大牌外援选择离开中超、回到欧洲联赛,而各家中超俱乐部在外援的选择和引进上则不约而同地趋于理性,无论是争冠军团还是保级军团。免费签约、租借或是外租球员回归,成为了这个冬窗多数球队引进外援的标准动作,尽管在冬窗关闭前一些俱乐部集中宣布了新外援的加盟,但是在新外援的总数上也比以往赛季少很多。另外,无论从球员身价还是名气上看,新赛季的中超新外援都要比以往逊色了不少。

理性投入实惠优先

上述这些现状,和当下的大环境有关,也和足协的相关新政有关。在金元足球日见成效之后,各俱乐部开始考虑放缓投入的脚步,如今的市场大环境不好,各个俱乐部的财务缩减,加上足协制定了相关新政欲为中超败败虚火,中超,中甲球队也只能银根紧缩。

遥想当年,中超转会市场最火爆的时候,各队投入总和甚至能够达到4亿欧元,现如今,转会市场上的冷清和萧条,是受到了环境和政策的直接影响,同时也折射出中超各俱乐部投资人们当下的心境和逐渐转换的经营理念。

英国立博官方网站

不要贵的,只要经济实惠的,中超各投资人也是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也都是各自打着自己的算盘。在转会市场上, 年轻的球员相对较为“吃香”,一些年过30岁的所谓老将则显得日子没那么好过,并且在球员转会交易中,国内球员的身价几乎都定格在2000万元,这个数字是足协规定的本土球员转会价格的上限。此外,自由身球员也是香饽饽,毕竟得到他们的俱乐部能够省下一笔转会费,在当下的大环境里,能省则省。

2020年伊始的这两个月,一定是让很多足球人刻骨铭心的,不少低级别的职业俱乐部因为财力不济而选择退出职业足坛。即便是16家中超俱乐部,日子也没那么好过,烧钱的日子不再,能不能复返还不得而知。这个冷清的冬窗,让中国足球职业联赛站在了一个拐点上。

中国吉林网吉刻APP记者于洋

图片为中超、中甲俱乐部官方宣传海报

发表评论